「老闆我拉肚子,有沒有腹可安,給我拿一個。」
「腹瀉啊,可以試試這個新出的口服液,效果會更好哦~」
「這個多少錢啊?」
「89塊錢一盒,給您包起來?」
「不用了,你還是給我拿腹可安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相似的經歷?去買藥的時候,經常被套路買一些貴藥。關鍵是這些藥連聽都沒聽說過,很多情況下還不一定有便宜的藥好。
當然去藥店買藥的時候「潛規則」還不止這些,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關于藥店的「那些事」以及怎麼避坑又能買到好用的藥物。
現在走在大街上到處可見藥店的身影,但凡人流量大一點的地方,各種品牌的連鎖藥店比奶茶店都多,有時候兩三家藥店一排排開的情況都是常有的事。
今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全國的藥品經營統計分析后發布的《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門店總數突破62.3萬家,各類藥品經營企業數量有所增加。其中連鎖企業門店增幅明顯,提升至57.8%,全國藥品零售行業發展呈現數量多、規模大、連鎖率高的趨勢。
而統計顯示,國內奶茶門店總數也不過48.6萬家,相比之下,藥店數量遠超過奶茶店。
雖然藥店越開越多,但市場需求就這麼大,所以藥店之間也開始拼命「卷」,為了搶客源,紛紛開始送雞蛋,送油,送禮品,甚至還有指定的零元購。
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店均服務人數為2377人,只有發達國家均店三分之一,加上運營成本也在逐年上升,部分藥店一天只能收入幾百或1000元出頭,還沒刨去其它成本,可以看得出藥店不好做,那為什麼還能越開越多?
每次經過藥店,感覺也沒有多少客人,一天下來盈利也不高,為什麼藥店越開越多,原因其實很簡單:
很多中老年人群體,上了年紀之后身體小病小痛多,或者需要常年要吃藥的,頻繁跑醫院不實際,加上現在很多藥店都可以刷醫保,會更傾向從周圍藥店購藥,而且很多老年人不會網購,只能到線下藥店購買,加上現在生活壓力大,很多人作息不規律導致了很多慢性病,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也使得街上藥店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隨著醫藥市場需求的增長,人們對藥品的需求量增加,就需要有更多的藥店支持。所以對于藥店來說也是另一個好機會。
另外藥店都會配有藥劑師,有一定專業知識,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對于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的話,可以直接咨詢一下,另外政府對藥店的監管,藥品的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現在都有保障,相對便利安全,也會成為更多人購藥渠道。
那麼藥店是如何賺錢的呢?
藥店本質上就是一個藥品銷售地,一般在去藥店買藥的時候,營業員也多數都會推薦價格貴一點的藥物,當然便宜的藥也有,只是如果大眾不懂的話,就很難避免多花錢。
另外藥店的另一個利潤點就是保健品,不少保健品的零售價是成本的3~10倍,賣一盒保健品分分鐘比賣十盒藥的利潤都多。
如今藥店為了掙錢用的一些推銷手段,已經成為默認的「潛規則」,今天就教你如何識別:
1、利潤高的藥物常會擺在顯眼位置
這個和超市貨架擺放道理是一樣的,利潤高的藥物擺放最顯眼的位置,一來客戶可以一眼看中,同時也方便營業員推銷。
2、中藥價格往往會高于西藥
很多人喜歡去藥店買中藥,但中藥不像西藥有固定的包裝定價,大多數藥店就算更換其中的幾味藥,其治療效果變化不大,普通人看不出來,就會有一些小藥廠鉆價格空子,牟取更多利潤。
3、以不了解藥品名稱哄騙消費者
一般消費者對于藥品的功能區別不了解,有時候藥店員工會把不是顧客需要的,但也有一部分藥效的藥推薦給顧客,或者用形近名字來騙消費者購買此藥。
銷售人員的套路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利用顧客不懂藥理的信息差,平常可以買藥的時候看好包裝信息,了解不同字號商品區別,以免錯買回保健品,延誤了病情。如果同一藥品有多個品牌,盡量選擇知名藥廠品牌藥。
而且,買藥最好選擇連鎖店,他們一般管理嚴格,有完善的監管機制,也是相關部門重點管理對象,相對比較規范。
還要注意生產批次,不要買過期或臨過期的藥品,以免藥效降低或變質,影響病情。
其實藥店買藥如果不想被坑,最好去之前留個心眼,選好自己需要的藥品及了解相關價格信息,但如果遇到推銷藥品,要提高警惕,以免買了很多自己本不需要的藥品。
參考資料:[1]《感冒被開800多元藥品,藥店逐利不能罔顧職業道德》.光明網.2023-06-27.[2]《零售藥店定價隨意(身邊事)》.人民網.2019-02-25.[3]《藥店多將廉價藥藏在貨柜底部 網友呼吁蹲下買藥》.新華網.2012-11-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