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與林黛玉,雖說只是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但千百年來卻成為多少人的意難平。
兩人為何沒有走到一起,大家的答案也很統一,就是被強大的家族利益鏈打敗了,但你可知道,賈寶玉為破除這條利益鏈做了多麼艱難的努力。
他曾說過,在他的心中有四個人最重要,按照順序排位為:老太太、老爺、太太,第四位是林妹妹,然而最親近的人卻都成為他生命中的桎梏。
作為賈寶玉的父親賈政,他一生致力于家族中興,但奈何才智有限,始終難憑一己之力助賈府更上一層樓。
之后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子女身上,長子賈珠,好學乖巧,志在功名,可惜英年早逝,難指望;長女賈元春,年紀輕輕就被送入宮中當女史,有幸出人頭地,進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總算成為賈府的政治靠山。
但在封建男權思想下,作為繼承家業的賈寶玉,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賈政想讓他走的路是科舉,所以,在小說中反復提到寶玉讀書這件事。
但賈寶玉天生并不熱愛功名,對四書五經更不感興趣,而且還視那些只知追求功名的人為祿蠹,足見他對科舉的厭惡。
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性情,與他的本性有關。他本質乃石,卻幻化成玉,原本崇尚道法自然,卻偏偏遭遇世俗偏見,這種本質與現實的沖突,在寶玉身上呈現的結果便是厭世。
為了逃避世俗世界,他不斷地在追求真我,厭惡讀書是一件,還有結交優伶蔣玉菡,喜歡與底層婢女私混在一起,甚至與半個江湖人物柳湘蓮都能成為好友。
其中的緣由就在于,他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本真,他們不做作,也不虛偽,都是以本性生存。
反觀賈雨村、薛寶釵之流,他們追求名利,習慣于在名利場中粉飾自己,從而也就失去了本真,成為個人和家族利益的載體,進而變得不純粹了。
然而可悲的是,賈府上下都是以利益為中心的,四大家族為聚合更大的利益,不惜進行相互捆綁,形成復雜的姻親關系,從而達到一榮俱榮的目的。
賈政在家族利益的驅使下,當他看到自己兒子是個不務正業之徒,他怎麼能不生氣呢?
所以,在小說中像金釧之死,寶玉不想見賈雨村這樣的事,其實在賈政眼中并不是第一次所見,而是很多次了。
所以,在第三十三回中,賈政對寶玉「大承笞撻」,這是積壓在他心中所有憤怒的一次劇烈發泄,也是他對寶玉失望至極的一種表現。
此后的賈政也釋然了,他看清了賈寶玉的不可教化性,也明白自己終究無法改變他,所以,他接受了賈寶玉的「平庸」,對于讀書,也不再那麼緊張賈寶玉了。
可以說,這是賈寶玉反抗充當「工具人」的勝利,沖破了賈政為他設立的家族目標,并毅然決定做真實的自己,「我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便是他的人生宣言。
在跨越了賈政這座家族大山之后,之后的他又是如何背棄王夫人的呢?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的重頭戲,也是大觀園離散消退的序曲。大觀園原本被看作一個世外桃源的場所,在這里生活著一群未受世俗之氣熏染的少男少女,他們在這里做著各種各樣的青春夢,生活愜意無比。
但隨著他們的成長,世俗的味道逐漸入侵,最終引來了賈府戾氣最重的王夫人。
王夫人看似面善,整日吃齋念佛,但內心很好強,凡事不肯落人把柄,抄檢大觀園也是這樣。為了不讓刑夫人壓她一頭,她寧愿讓眾人不得安寧,也要為自己掙回一個面子。
抄檢大觀園發生了很多事,也讓很多人暴露了真面目。比如薛寶釵搬離了賈府;迎春的大丫環司棋,因與表哥私通被趕了出去;惜春的大丫環入畫,因替哥哥保管財物,也被攆走了。
更為重要的是,怡紅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與襲人并駕齊驅的大丫鬟晴雯被趕了出去,還有芳官、四兒。
晴雯被趕出去沒多久便死了,她的死對賈寶玉觸動很大。他與晴雯感情至深,這種情感超越了男女之情,來自于精神上的契合,以及對封建世俗的抗爭。所以,他們二人之間的情感更傾向于紅顏知己。
當王夫人說晴雯是「狐貍 精」時,寶玉偏要用金玉、冰雪等來贊美她的高潔,并公然提出要「鉗奴之口」和「剖悍婦之心」來替晴雯報仇。
這種嚴厲的叱罵和憤怒的聲討,鋒芒所向,正是以王夫人為代表的正統勢力。由此可見,此后的賈寶玉與王夫人也徹底決裂了。
至此,我們看到賈寶玉沖破了賈政的牢籠,背棄了與王夫人的母子之情,最后他還要解除與賈母之間的親情關系。
盡管紅樓是一部殘書,但通過前八十回的鋪墊,我們知道木石姻緣被拆撒,金玉良緣成真。
賈寶玉的婚姻,或者說四大家族的婚姻,都是受利益支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薛寶釵強勢逆襲,也在預料之中。
但這樁婚姻的成功必然最后離不開賈母的肯定,賈母最終還是背叛親情,選擇了利益的融合,或許賈母有著自己的難處,比如來自王家的壓力,賈府的急速衰敗,林黛玉本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
賈寶玉最終還是被出賣了,在續書中這段情節寫得很好,賈寶玉在瘋癲的狀況下迎娶了薛寶釵,而當他清醒后,得知林黛玉去世后,看透世間悲歡后,他絕然選擇了離開賈府,離開被世俗包裹的利益,不再充當賈府的傀儡。
賈寶玉的出家,代表著他終于翻越了家族中的三座大山,沖破了制約他的世俗桎梏,回歸內心的真實。
但即便他出家入佛門,仍舊難以跨越最后一道關卡,那就是情關。
林黛玉與賈寶玉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但相比之下,賈寶玉對世俗的反抗更加激烈,林黛玉成為世俗的犧牲品,而賈寶玉則成功逃離了世俗。
林黛玉愛慕賈寶玉,但是她對寶玉的愛非常克制,而且帶著恐懼感與自悲感。這種情況與她的性格有關,與她的家族變故有關,所以,在這段感情當中,她是十分被動的。
反觀賈寶玉,他一直處于主動地位,為了與她站在一起,不惜與家族為敵,然而林黛玉終究難以抵擋世俗的壓力,不幸中途離世,成為寶玉心中永遠的意難平。
賈寶玉雖然出家了,但他對林黛玉的情感并未終止,正如妙玉雖然也出家了,但她對世俗情愛仍難以割舍一樣,賈寶玉也難以擺脫黛玉對他的影響,所以,小說又名《情僧錄》,其中的「情僧」,實際指的就是賈寶玉。
綜上,從傳統的角度上看,一般認為小說有兩條線,一條以賈府的衰敗為線索,另一條以寶黛愛情的覆滅為線索。個人認為,小說還是以賈寶玉的個人成長,包括他的心理成長、生理成長以及思想成長為線索的。
他成長的過程也就是他與世俗斗爭的過程,賈政、王夫人、賈母,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代表著他成長路上一重又重的世俗關卡。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他沖破了封建世俗的重重關卡,但還是失去了他的摯愛,最終只能成為一名情僧。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