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年十月初九,這大概是唐朝對外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吐蕃「以吐谷渾、黨項羌之眾二十余萬」以兵不血刃的方式進入了長安城。大唐帝國的這座都城首次被周邊政權攻破,唐代宗早在數天前就已經逃離了這里,路上十分狼狽。那麼,作為唐朝的都城,長安為何會被吐蕃軍隊輕而易舉地攻破呢?
一、唐朝衰落
753年,唐朝大將哥舒翰大破吐蕃軍隊,之后在九曲之地設置了淘陽、澆河二郡。此時的唐朝在與吐蕃的較量中仍然占據著上風,然而情況很快就發生了扭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由于唐朝內地空虛,所以叛軍先后攻占了洛陽、長安等地。756年,吐蕃利用唐朝內亂的機會,開始向東用兵,先后奪取了十余座邊防要地。
之后,吐蕃的進攻更加猖狂,他們兵分兩路,北路進攻隴右,南路進攻劍南,奪取了唐朝的大片領土。
此時,安史之亂雖然已經進入尾聲,但唐朝仍然無力發起反攻,只能與吐蕃議和。762年二月,吐蕃使者在長安與郭子儀、蕭華等人歃血為盟。然而到了第二年,吐蕃就撕毀了盟約,再度派兵攻打唐朝,因為他們知道唐朝已經衰敗了。
二、宦官誤國
吐蕃軍隊是從七月發起進攻的,直到十月才抵達長安,按理說在這段時間里,唐朝朝廷完全可以集結軍隊進行抵抗,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吐蕃軍隊在進軍長安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抵抗,甚至在長安附近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與唐朝一個宦官有著直接的關系!
唐代宗本來是厭惡宦官的,他在即位后不久,就派人刺殺了權宦李輔國。然而,唐代宗又扶持起了一個新的宦官,此人名叫程元振,他深受唐代宗的信任,官至驃騎大將軍、邠國公,掌握著朝中的禁軍,權勢甚至超越了李輔國。
當邊地的戰報送到長安時,程元振居然認為是邊將們謊報軍情,居然把戰報都壓了下來,延誤了調兵遣將的時間。
三、無人勤王
唐代宗在發現吐蕃軍隊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立即下旨調集天下兵馬勤王,然而卻沒有一位將領前來,他只好重新啟用老將郭子儀。那麼,唐代宗發出勤王詔書,為何各地的將領無人響應呢?除了時間緊湊的原因外,還與唐代宗的政策有關!安史之亂結束后,唐代宗重用程元振,利用此人來對付各地的將領,先后害死了來瑱、裴冕。
同華節度使李懷讓,也受到了程元振的誣陷,被迫自盡而死。人們心里都明白,雖然作惡的是程元振,但其實與唐代宗有關,因此各地的將領們紛紛擁兵自重,不愿為朝廷出力。唐代宗逃出長安后,太常博士柳伉彈劾程元振,唐代宗仍然不愿殺他,只是將其貶謫。
由此可見,唐朝的這場災難與統治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