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老師讓孩子練習靜坐,這種練習有無必要?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是不安靜的。因為他們有發展自己動作和語言的需求,而且他們精力無限,但又沒有太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太鬧了,而家長們渴求的,只是片刻的安寧。
有一個段子,講的是全職媽媽把孩子哄睡后,雖然帶了一天孩子已經很疲憊,但就是舍不得睡,她發出感嘆:「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想來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體會,也非常享受孩子睡著后的片刻安寧。
絕望的家長們在沒有辦法時,還會丟出兩個法寶。
動畫片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家長都知道,但不讓孩子看動畫片,很多家長又做不到。因為除了孩子喜歡看之外,動畫片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孩子可以老老實實地看會兒動畫片,不來煩我們。
至于還有,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每到寒暑假快結束臨開學時,我都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家長們奔走相告:「終于要開學了!再不開學就受不了了!」
幼兒園老師讓孩子練習靜坐,這種做法由來已久。老師也是人,也會有受不了的時候。更何況,在幼兒園,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的確也需要運用一些方法讓孩子保持安靜。
很多時候,傳統的幼兒園采用的是而蒙台梭利則是用工作,用活動,讓孩子安靜下來。
但更準確地說,我們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才設置了工作。而是正因為我們提供了工作,孩子在專注地工作時,也同時產生了安靜。
搞清楚這個因果關系,很重要。
練習靜坐不應該有指向性。如果我們覺得孩子不安靜,然后告訴他,你需要練習靜坐,這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懲罰和否定。
蒙台梭利也有這種對于「安靜」的練習,叫做安靜游戲。
首先,安靜游戲是不帶指向性的。我們不會因為孩子太吵,就說,你們太吵了,來,我們來做個安靜游戲。
其次,安靜游戲跟其他工作一樣,是孩子自愿參加的。孩子有權拒絕成人的工作邀請,同樣也有權拒絕參加安靜游戲。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對這樣的活動是難以拒絕的。
我們總覺得孩子喜歡吵吵鬧鬧,但他們其實也有對于安靜的需求。
通過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身體,不發出任何一點聲音,他們也提高了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和覺知度。
如果環境中不夠安靜,孩子就無法聽到成人的輕聲呼喊。這讓他們能夠體驗到行為所帶來的自然結果。
安靜游戲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任何一個人發出聲音,都會破壞我們制造出的安靜。這也讓孩子們意識到了集體的力量,從而對身邊的人更有覺知。而這,正是社交行為的起點。
孩子有安靜的能力,也有安靜的力量。
我們讓孩子做安靜游戲,是讓他們能夠意識到安靜的存在,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
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發展需求得到滿足的孩子,是有能力處于安靜的狀態的。
但安靜并不是也不應該是常態,畢竟孩子有動作和語言敏感期。這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能與大自然抗爭。
很多時候,活蹦亂跳、嘮嘮叨叨,才是孩子的常態。
因此,不管是換句話說,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安靜,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安靜。
我們要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