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SML的官網可以看到,目前ASML在售的最高端的DUV光刻機,也就是浸潤式光刻機一共有4種,分別是NXT:2100i、2050i、2000i、1980Di。
這4種光刻機,其分辨率均是38nm的,但實際最高都能制造7nm的芯片的,所以很多網友非常不明白,38nm的精度,如何做出7nm的芯片?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現在的7nm芯片,并不是指晶體管是7nm,或者柵極長度是7nm,或者金屬半間距是7nm。
7nm其實是一種等效說法,台積電的7nm,其MP(金屬距離)=36nm,GP(柵極距離)=56nm。如果其它芯片廠商,只要其MP=36nm左右,一樣可以認為是7nm的。
這個大家就理解了吧,7nm芯片的精度,其實并不需要真正達到7nm,實際達到36nm就夠了,這是前提條件之一。
第二,還有種技術叫做多重曝光技術,目前多重曝光技術已經發展成了4成,分別是LELE,LFLE,以及SADP、SAQP。
LELE、LFLE原理差不多,將原來一層光刻圖形被拆分到兩個或多個掩膜上,然后就實現了圖像密度的疊加。
而SADP、SAQP原理也差不多,其中SADP叫雙重圖形化工藝,而SAQP則是四重曝光技術,這4種技術,都是intel折騰出來的。
結合7nm芯片的特點,再加上多重曝光技術,所以明明最小分辨率為38nm的浸潤式光刻機,也能制造7nm的芯片。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多一次曝光,成本就差不多要翻倍,再考慮良率等,采用多重曝光后的芯片成本,會高很多。
所以如果晶圓廠有辦法,能夠買到更高分辨率的光刻機,一般都不會采用多重曝光技術,因為成本高,良率低,劃不來,只有買不到更高分辨率的光刻機,才不得不使用多重曝光技術。
所以像台積電、三星等,在7nm工藝時,就直接導入EUV光刻機了,這樣效率高,良率也高,那麼成本就會低很多,而既然有EUV光刻機使用,又何必使用浸潤式光刻機,采用多重曝光呢?是不是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