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年,年羹堯的妹妹、雍正最為寵愛的年貴妃一病不起,雍正帝急切地想挽回她的生命,那就是為之沖喜。
當日下旨,晉封年氏為皇貴妃。不過盡管雍正帝很愛年妃,對她投入了真摯的情感,沖喜也好,自責也罷,終究沒有能夠挽回年妃的生命。
雍正帝得知年妃病逝,悲痛萬分,不僅破例給她帝王專屬的「敦」謚號,當即決定輟朝五日,還讓王公大臣都披麻戴孝,將她葬于泰陵地宮,還決定百年后與愛妃合葬在一起。
雍正帝一生之中,最愛的女人就是年妃,給了年妃在后妃中最高的榮耀、帝王最罕見的專情。然而,年貴妃死后一個月,雍正將大刀揮向她的年家人。這究竟怎麼回事呢?這一切還得從她的哥哥年羹堯說起!
年羹堯,字亮工,出生于漢軍鑲白旗,明朝成化年間的戶部尚書年書富,就是他們家族的人,清軍入關后,投靠清軍,後來年羹堯一家被分撥到胤禛府邸,成為胤禛的「包衣奴才」。
年羹堯是康雍最器重的名將,最開始他是文官出身,自幼飽讀詩書,少年時期,他在鄉試、會試中均取得良好的成績,22歲就已經中了進士。23歲時就在翰林院擔任七品檢討。
26歲,奉命到四川主持鄉試,回來后被任從四品侍講學士,兼正六品侍讀。
30歲,年羹堯先榮升禮部侍郎。之后又出使高麗,再外任封疆,擔任四川巡撫,這時候年羹堯從文轉武,他的軍事才能才真正的顯露出來。
就問年羹堯這個履歷牛不牛?據說,張廷玉就是與年羹堯同一年考中的進士,可張廷玉直到七年后,才做到侍郎這個位置。
年羹堯在任巡撫期間,不僅在四川這個地方嚴厲打擊貪污受賄之風,還重錘出擊解決了很多遺留軍政,稅收、民政等問題,使得四川官場面貌為之一新。
康熙對年羹堯的做法,大為贊賞,在朱批里勉勵年羹堯,年羹堯看朱批后,干勁就更十足了。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時,年羹堯也主動請纓去帶兵參戰,主動負責運送糧草給西北二十萬大軍。
為了便于行事,年羹堯特意提一個要求,給他加以總督虛銜,令他節制各區域。
康熙十分欣賞年羹堯的勇氣和膽識,當即就提拔年羹堯為四川總督。
一年后,年羹堯因為在平定準噶爾的戰事中表現出色,康熙提拔他為川陜總督,還推心置腹地說,很信任他的能力和才干。
這一年,年羹堯年僅40歲,已經是西部封疆大吏中頗受器重的干練大員了。
然而,這對年羹堯來說,這僅僅只是年羹堯步入仕途上的一個轉折點。
1722年,康熙帝病逝,由第四子胤禛繼位。
年羹堯作為雍正擁立功臣、雍正的舅哥,不僅被加官進爵,家族的其余人也跟著沾光。提拔他的妹夫胡鳳翚為蘇州織造,提拔兄長年希堯為廣東巡撫,年父親遐齡也被加賜尚書銜。
沒過多久久,雍正又讓年羹堯全程負責辦理川陜、云南所有大小事務。
都說雍正生性多疑,年羹堯手握重兵在外,雍正就不怕威脅到皇權嗎?
剛開始,雍正是真的不怕,他對年羹堯寵信優渥,并希望他們彼此做一個千古君臣,做一對知遇的榜樣。
此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當即表示要「竭力圖報」,不久機會來了。
1723年,年羹堯出任撫遠大將軍,掌握整個西北地區的邊防大權以及人事、財政大權,還直接參與朝中重大政務的決策。
起初,年羹堯出師不利,在西北平叛并沒有那麼順利,屢戰屢敗,耗費很大的人力財力,甚至是糧盡援絕。
隆科多心生不滿,多次向雍正進言:「年大將軍大權獨攬,又遠離京師,怕有異心,皇上應該派欽差前往牽制。」
但雍正并沒有聽取隆科多的提議,依然相信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所望,平定了青海之亂。
捷報消息傳到京城,雍正聞喜報而涕,當即就下令,晉封他的父親年遐齡和三子年斌均為爵。
年羹堯入京覲見,獲雍正封賞,并明發上諭:年羹堯不僅是他的功臣,還是他的「恩人」。
此后,雍正對年羹堯的盛寵和倚重更勝從前。
年羹堯雖是個武將,但朝中的一切與軍事不相關的政要,雍正都要先征求一下年羹堯的意見,再做決定。
除此之外,「耗羨歸公」這樣的大事上,雍正卻也征詢年羹堯的意見。
1724年,年羹堯又有一次平叛之功,平定卓子山叛亂,被雍正賞加一等男爵,由年羹堯次子年富承襲。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牢記年羹堯的功績。
此時的年羹堯風光無限,一直在走上坡路,很快進入「盛極必衰」的可悲階段。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的第二次入京覲見為導火線的。
接受王公以下官員跪迎,更甚的是,他在雍正帝面前,態度十分驕橫,基本已經逾越了人臣之禮。
群臣都看不下去了,開始背后指指點點,可雍正卻沒有生氣,反倒給他獎賞軍功,這也讓年羹堯錯誤判斷:自己有功在身,受賞是應該的。
而且年羹堯為了打壓朝堂上的反對聲音,竟借軍功之名,不斷向朝廷保舉做官人選,號稱「年選」。
久而久之,這些被年羹堯舉薦的官員,也就形成了年羹堯為首的勢力集團,見各部門都有自己的人,年羹堯更加氣勢凌人、肆無忌憚,就連他的下人都仗勢欺人,威風八面起來。
雍正非常痛恨朋黨,年羹堯結束陛見回任后,雍正在年羹堯的朱諭中,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贊的語調,帶有敲打的態度。此后,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可惜,年大將軍正鴻運當頭,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甚至在西北當成「土皇帝」,仗著自己的功勞在西北驕橫跋扈。
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竟要「叩頭謝恩」;同僚視為下屬,發給文書,公文給總督和巡撫,稱「令諭」;寵幸妻妾叫「翻牌子」;吃飯叫「進膳」;在西安府邸,兒子們身穿團龍補服,仆人也身著蟒袍招搖過市;甚至連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皇帝的待遇也不過如此吧?
過分的是,對于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年羹堯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后導引,執鞭墜鐙」的奴仆使用。
更嚴重的是,他曾經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的,但年羹堯自己已擅自出版了,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年羹堯的屢次僭越,這些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雍正終于下定決心收拾年羹堯了。
1725年,出現了「祥瑞」天象,這可是表現的好時機,群臣紛紛稱賀。
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緩和一下二人之間的關系,結果把「朝乾夕惕」寫錯了,誤寫「夕惕朝乾」。也就這一字之差,徹底斷送了二人君臣之誼。
雍正在朱批上大罵年羹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于朕耳」,并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
痛罵一頓后,雍正還不夠解氣,還在時任直隸巡撫的李維鈞等封疆大吏疏遠年羹堯,然后又更換了四川和陜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
朝臣頓時聞風而動,揭發檢舉年羹堯的折子紛紛飛,雍正一看更是怒火沖天,并將這些折子寄過去年羹堯,命他回奏。
盡管年羹堯極力辯解,可此時他已經失去了雍正的信任,解釋再多也無用。
就這樣,雍正解除年羹堯川陜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雍正還對年羹堯直言相告:朕早聞得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你若自稱帝,乃天定數,朕亦難挽。若你不肯自為,有你統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
雍正明明白白告訴年羹堯:你敢反一個試試!年羹堯意識到這次兇多吉少,到此,年羹堯還惦記著他的金銀財寶。于是,選擇鋌而走險,走了一步險棋,將財產轉移。
但,此時年羹堯已是甕中之鱉,他的這些小動作怎能逃過雍正的視線呢?
在陜西直隸總督李維鈞、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共同配合下,成功攔截了年羹堯轉移的所有家產,白銀有400萬兩、房租1200間、田地297頃,其余的玉器、字畫、銅器等無數。這些家產,大部分都是年羹堯貪污受賄的。
更可氣的是,在抄家時,抄家官員卻在年羹堯家里發現了《讀書堂西征隨筆》書籍和《功臣不可為》等篇目。
《讀書堂西征隨筆》作者是汪景祺,書中有大量誹謗詆毀其父康熙帝的內容,這本大逆不道的書,年羹堯竟收藏家中,由此可見,他的野心可不小。
雍正看過此書后,氣貫瞳仁,氣急敗壞、咬牙切齒,差點背過去。
雍正對年羹堯從生出疑、畏、厭之心,逐漸轉為震怒、暴怒、狂怒。然而,年羹堯到了儀征,不愿前行,幻想雍正會突然下旨赦免他。
他再次看看朱批,上面滿是雍正的憤怒:「此二語不知你曾聞得否?朕實心寒之極,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年羹堯看不懂雍正這無情的恨意,他小心地試探雍正的態度。
雍正接到奏折后,怒斥年羹堯中途逗留,不知是何居心。年羹堯只好灰溜溜地前往杭州赴任。
年羹堯到達杭州之際,上千家人也跟隨到達杭州。杭州將軍的衙門里早已住滿了人,後來者不得不另造房屋百余間居住。
雍正聞訊大怒,將年羹堯貶為閑散章京,年羹堯以閑散章京身份閑坐杭州涌金門,賣薪販菜的行人百姓均不敢出其門!年大將軍在此,誰敢出門吆喝?
隨著奏報傳說紛至沓來,雍正的臉色愈見陰沉,年羹堯的閑散章京也被革掉,正式下令將他鎖拿入京,交三法司問罪。
最后,年羹堯被列出92條罪名,有三十條是罪無可恕的謀逆大罪,這下,年羹堯就算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了。
雍正還在顧忌,自古帝王之不能保全功臣者,多被人諷刺「鳥盡弓藏」,他仍然不想殺年羹堯。
直到年貴妃病逝,一只不請自來的白虎闖入年家,結果被官兵打死,此時,雍正才接受所謂的「命天」,下令處死年羹堯。
後來,雍正格外開恩,免遭凌遲嚴刑,讓年羹堯自裁。但年羹堯遲遲不肯伏法,第一次哀求雍正手下留情,保其性命。
此時的年羹堯才46歲,正式壯年時期,還可以領兵打仗,為大清效力。可是,雍正意已決,還用佛家說教,讓年心悅誠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聞聽此言,年羹堯才知道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伏地跪拜,自盡而死。
按三法司的處罰,年羹堯所犯的罪,應當誅滅九族的,妻妾、女兒等應當貶為奴的,但雍正并沒有趕盡殺絕。
在雍正的力保下,年羹堯家人,除了次子年富被斬首外,其余的都得以保全。
兄長年希堯只被革職免罪,妹夫和妹妹免罪,妹夫胡鳳翚還保留原職。
除此之外,雍正還三令五申,除了抄年羹堯家外,不得抄其他年家人的家產。
再來看年羹堯兒子的結局,他一生共有十一個兒子,長子年熙最有博學,只是自幼身體羸弱,被過繼給隆科多不久后,就病死了。
次子年富,因行事作風與年羹堯相類,也是死罪難逃,也被下令斬首。
三次年興、四子年壽,因尚未成年,被流放到偏遠的廣西、云貴,永久不得返回京師。
父親年遐齡因年事已高,只革去太傅銜,仍保留一等公爵位,并讓他撫養年羹堯其余年幼的兒子。
年羹堯有兩任妻子,這兩任妻子身份可不一般。第一任是納蘭明珠的孫女,納蘭性德的女兒。兩人郎才女貌,可惜婚后不久,納蘭氏病逝了。
第二任是愛新覺羅氏,她是英親王阿濟格的玄孫女,輔國公蘇燕之女,年羹堯死后,雍正只令她回娘家,這也算保全了她的后半生的生活。
年羹堯的女兒,原本已和孔子第六十六嫡長孫毓圻定下了婚約,但孔門世代清貴,年羹堯事發后,孔家不愿意連累自身清譽,退了這門親事。
被退親后,他的女兒又頂著「罪臣之女」之名,雖免去處罰,但之后也沒人敢娶,只能一個人孤獨終老。
在年羹堯案中,遭雍正打擊最狠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他的黨羽和幕僚。黨羽王景祺、幕僚鄒魯等人,因鼓動年羹堯造反,也都被斬首。他們的家人,男的被充軍流放,女的發配給披甲人為奴,可以說生不如死。
從雍正對年羹堯所犯的罪,和對待他的黨羽來看,雍正對年家人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後來,雍正念及年羹堯的功勞和對年妃的恩愛,年羹堯事發一年后,雍正開恩:將年羹堯在外流放的兒子特赦召回京,交由他的父親年遐齡管教,實際上就是恢復他兒子們的自由。
他的兄長年希堯也得到重新任職。
年遐齡去世后,雍正不僅恢復了他的太傅銜,還派人前去祭典,允許按「一等公」待遇下葬。
雍正一心希望與年羹堯做「千古君臣的榜樣」,為此,他對年羹堯的苦口相勸,一再容忍,可惜,年羹堯飄了,終歸還是讓雍正失望了!
對于年羹堯的死,雍正常常自責:「寵之過甚,以至于此。」不過年羹堯的死,也可以說是他咎由自取作惡多端所致。但年羹堯也算是幸運的,他的人生前四十五年一直順風順水,不僅得到康雍的器重,還得到前所未有的榮譽和待遇。即使後來東風事發,雍正依然念及與他的感情,沒有為難其整個家族,對年羹堯,雍正也算是仁盡義盡了。
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若是年羹堯識趣,君臣何必鬧到這種地步?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