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1年,一中年男子拿著一塊樣貌有些奇特的石頭走進了故宮博物院。
出門迎接他的是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楊伯達先生,與楊伯達在一起的還有他的三位同事,他們都是專業的藝術文物鑒定員。
四位專家接過男子手中的石頭,看著那十分怪異的模樣,楊伯達不禁皺起了眉頭。
一旁的石頭主人看著面色有些凝重的幾位專家,他也略微緊張了起來。
又一段時間過后,楊伯達關掉手電筒,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隨后,楊伯達走向石頭主人的位置,向他問起這塊石頭的來歷。
在石頭主人做了解釋之后,楊伯達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后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你可是撿到寶了啊,小同志!
而隨后,當石頭主人聽到此石頭價值9600萬,更是一臉不可置信,這個鑒定結果遠超他的預料。
這塊石頭究竟是何來歷,他的主人與這塊石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2001年,故宮博物院一紙專家鑒定書的面世,讓我國的四大奇石徹底確立。
來找專家鑒定的小伙名叫趙立云,他獲得這塊石頭已經四年了。
在眾多索求者的叨擾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驅使下,趙立云帶著這塊石頭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這塊石頭被他命名為「歲月」,只因它的形狀整體上看上去像一個西洋老婦人。出于對石頭的喜愛,趙立云為它起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
在這次鑒定結果還未出來之前,我國已經擁有了三大奇石。
其中,「東坡肉形石」存放于我國台北故宮博物館,作為「鎮館三寶」之一,它目前還沒有具體的估值;而另外兩塊奇石——「中華神鷹」與「小雞出殼」分別估值1.2億與1.3億。
既然是能夠與以上三位奇石相提并論,那麼想必「歲月」的價值也不會差到那里。作為石頭收藏家的趙立云也知道這一點,于是立刻向楊伯達詢問起了它的具體市價。
根據楊伯達一行人的商討,他們對「歲月」給出的價格是:9600萬元!
聽到驚人數字的趙立云一時愣在了原地,回過神的他,迅速撥通了家里的電話,他將這個感人的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給了自己的妻子。
聽到電話那邊妻子開心的笑聲,趙立云也高興地笑了起來。
許久時間過后,趙立云才慢慢冷靜下來。
他將「歲月」緊緊握在手中,這一刻仿佛他的所作所為都得到了回報。
看著滿面笑容的趙立云,一旁的楊伯達平靜地問他之后準備怎麼辦?
在楊伯達看來,作為普通上班族的趙立云,如果將這塊石頭賣掉,那他至少好幾代人都可以衣食無憂了。
但趙立云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并不是一個特別貪戀錢財之人。
趙立云當即帶著石頭回了家,他表示自己是不會賣掉「歲月」的,那是它的愛好,給多少錢都不會賣。
這一天過后,隨著消息的公開,關于我國「第四大奇石」的新聞迅速傳播開來。
而趙立云的家也瞬間成為了各大收藏家光顧的地方,「歲月」之石也是以「趙家的大寶石」之名廣為流傳。
盡管作為石頭主人的趙立云明確地說過自己不會變賣「歲月」,但得到消息的各路收藏家還是會經常性地來到趙立云的家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以參觀之名來欣賞「歲月」;
但俗話講,知人難知心,他們背后的想法究竟是怎樣,趙立云也難以知曉。
盡管趙立云也不拒來客,但每天都有人來,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趙立云的妻子建議搬家,暫時換個地方生活;趙立云也很為難,如果要搬家的話,會有很多事情需要調整。
在此困擾之際,來自公司的一則消息直接為趙立云解決了所有的焦慮。
原來,因為趙立云自身優秀的工作能力,領導指派他去北京那邊參加工作。
就這樣,趙立云帶著全家搬去了北京生活。
一同搬去北京的,還有那他一屋子的石頭藏品,「歲月」也是其中之一。
搬到北京之后,趙立云的生活也漸漸穩定了下來。
即便依然有不少的人來參觀「歲月」之石,但相比之前已經是緩和了許多。
趙立云還是一如既往地工作著、一如既往地收集著奇特的石頭。
休閑之余,趙立云時常坐在自己收集的那些奇石面前,他會思考石頭們經歷,會想象它們在未來的變化。
當看著「歲月」的時候,趙立云則會不經意地想起與它的相遇,那是一段有些奇妙的經歷。
趙立云想著,如果當初沒有花那一筆巨款,或許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這種情況了。
時間來到1997年,此時的趙立云在銀川電視台上班,他主要負責拍攝的工作。
上級下派了一個去青島拍攝的任務;作為土生土長的銀川人,青島這座海濱城市深深為趙立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那時的他還是第一次看見大海,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他,總是會在工作的間隙去海邊轉悠。
在夕陽的照耀下,一排排鋪在沙灘上的鵝卵石倒映出美麗的模樣。
僅是這一個瞬間,趙立云的心弦便被徹底撥動了。
回過神來的時候,趙立云的朋友已經拽著他的手臂往回走了。
在即將離開青島的時候,趙立云在某個小攤販處買了一堆石頭。
他的朋友看到這一幕,不禁對他一頓嘲諷。
然而趙立云卻毫不在乎,因為從這個瞬間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就是他最大的愛好了!
在這之后,趙立云一有機會就會出去收集各種各樣奇怪的石頭。
即便是在工作的時候,趙立云也會趁機在石頭堆里摸索幾下。
而他與「歲月」的相遇,也是源于一次外出工作。
這天,趙立云工作的單位接到了中央電視台的邀約,對方希望彼此之間能夠合作,去拍攝一部關于中蒙邊境地區死火山的相關紀錄片。
趙立云由于自身拍攝能力的突出,被選為了合作團隊里的其中一員,與他一起的還有幾位比較熟悉的同事。
直到進入拍攝地之后,趙立云才不禁慨嘆自己能來真的是太好了。
看著一望無際的戈壁灘,腳踩充滿各種碎石的地面,趙立云心里一陣激動。
他甚至想著能夠在工作之余去這片戈壁灘上四處翻找,這里的景色之美、石塊之多,一定能夠發現很多自己喜歡的石頭。
然而,現實并不如人意,這次的拍攝工作十分的緊張!
盡管他們十分努力,但也還是到了最后一天才拍攝完成。
素材弄完之后便需要整理,兩方的隊伍就這樣又立刻趕回了原單位,他們需要在原單位完成下一步工作。
趙立云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第一次戈壁灘之旅,即使時間倉促,那片景色仍是為趙立云帶來了心靈上的沖擊;而這也使趙立云做出了第二次去往那里的決定!
趙立云帶著朋友組織了一個團隊,他們最主要的目的是去旅游,但唯有趙立云抱持著不一樣的目標。
再次來到廣袤的戈壁灘,趙立云堅定自己尋石的目標,他不顧其他人的行程,一心在戈壁灘上四處找尋。
在其他人享受美景的時候,趙立云的視線則集中在各色各樣的石頭上面。
一段時間過后,一陣驚呼聲響起:
「大家快來看,我發現了一塊長著人臉的石頭!」
聲音的來源并不是趙立云,而是他的其中一位同事。
原來是在搭賬篷的時候,這位同事偶然發現了一塊長相奇特的石頭,隨后不禁驚呼起來。
聽到是有發現奇怪的石頭,趙立云第一時間來到了同事身邊。
當同事向他展示那塊石頭的時候,趙立云被那副石頭的模樣吸引住了。
由顏色分明的條紋組成的一張老人模樣,上到額紋、下至嘴唇,每一處都十分精致。
而且,根據趙立云長期對石頭的收集與觀察,他一眼看出來這塊石頭是純天然的。
而那份自然,又為這塊石頭增添了許多美麗。
趙立云第一時間便想將它收到自己的手中,但同事作為第一發現人,石頭的歸屬人自然是同事。
出于喜愛之情,趙立云決定向同事買下它!
「你要真想要,一口價150元!要不就算了。」
同事撂下這麼一句話,將一切交給趙立云來選擇。
事實上,這位同事并沒有多麼喜歡石頭,但看著趙立云認真的模樣,他還是選擇了獅子大開口!
那個時候,趙立云的月工資也不過僅僅幾百元,150元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但趙立云也僅僅是在猶豫了幾秒后,選擇了成交!
聽到趙立云如此干脆,同事甚是不解,但他知道趙立云是認真的,便沒有再多說什麼。
在講這件事情告訴給家人后,趙立云的妻子與他鬧了好幾天的矛盾。
作為一名攝影師,得到奇怪石頭的趙立云為它拍了好幾張照片,在一番傳播之后,這塊石頭的名氣逐漸高漲起來。
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收藏家都因那石頭的奇怪模樣到趙立云的家中進行探看。
部分收藏家甚至還向趙立云提出購買的要求,但趙立云都一一回絕。
在口口相傳之中,這塊石頭的價格竟越來越高;這令趙立云也不禁開始思考起來,這塊石頭,它的價值究竟如何?
為了得到真相,趙立云在請求了朋友的幫助之后,撥通了楊伯達先生的電話。
在得到了楊伯達等眾專家的鑒定確認后,趙立云一度深感震驚。
他確實打心底認為這塊石頭不一般,但現如今它居然直接成為了我國四大奇石之一,楊伯達給出的估值也高達近億元的級別!
如果換做是一般人,那將這塊石頭賣掉,然后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趙立云卻沒有那樣做,從他拿150元將這塊石頭買下開始,他一直認為自己與「歲月」的相遇本身就是一場奇妙的經歷。
這塊飽經滄桑的石頭經歷了上億年的歲月,而它與趙立云的相遇,又會變成另一段新的歲月。
「歲月」之石在時間的沖刷下擁有了億元等級的價值,但對趙立云個人而言,它是無價的。
趙立云收藏石頭的初衷,不過僅是憑著一腔熱愛之情。
想當初,他愿意花下150元的「重金」來購買那一塊只是樣貌比較奇特的石頭,其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份心情罷了。
那時的趙立云并不會知道,在僅僅四年之后,這塊奇特的石頭會躋身進中國四大奇石!
但不論價值如何,趙立云對待自己收藏的石頭都是一致平等的。
他也曾說過,那些收藏在自己手中的石頭是如同摯友一般的存在。
趙立云是跟著自己內心的喜歡之情去收藏石頭的,每一塊獨特的石頭都有著屬于它自己的奇妙經歷。
如同「歲月」一般,蘊藏在那些奇石背后的,是時間的沖刷、是年月的積累。而趙立云喜歡的也正是這一點!
俗話講千金難買真情意,如同趙立云過去所言,如果他真的出手賣了「歲月」的話,到了那個時候,他所喜歡收藏石頭的心情也會悄然消散。
但值得慶幸的是,趙立云的那份感情是真實的、更是無價的!
當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愛上某件事情時,任何外部的干擾都是無法輕易撼動那份心情的。
對趙立云而言,「歲月」之石是不能輕易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之寶。
趙立云最后選擇一直保管著它,并將其作為自家的傳家之寶延續下去。
我們慨嘆趙立云的熱愛,也欣賞他的那份決心。
在當下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到底又有多少人能抵住金錢的誘惑呢。
趙立云的一系列表現,為我們呈現了眾多選項的其中之一。
我們常講拋開現實談理想是可笑的、是愚蠢的,但在很多時候,選擇往往要比努力更重要。
一個追求物質滿足的人是很難看到邊界的,他們精神世界的空缺令他們不得不擴大自己的物質需求。
但是,一個缺乏熱愛之情的人,又很難找到自己的精神需求所在。
談理想并不現實,談現實又略顯低俗。
糾結在這樣一個矛盾之中,持續掙扎著尋求自己的真正目標。但歲月不等人,在糾結之余,我們已漸漸老去。為了不留遺憾,我們或許需要適度調整自己的前進方向。
趙立云的故事告訴我們,精神上的滿足往往大于物質上的滿足,真正的富足是來自內心的那份堅持與熱愛。
歲月之長路,總會有一份驚喜在前方等著我們。
請相信自己的堅持,相信自己持有的可能性;或許就在未來不遠的某一天,我們會遇到屬于自己的「歲月」之石,但在那之前,請堅持自己的熱愛。
人生之路漫漫,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但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我們一定會看到自己不曾遇見的美麗景色。
如同流傳于民間的俗語一般,「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