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子兵法》中,有句話說得很好,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一個擅長打仗的人,他是能夠做到百戰而不敗的。而且,他無論處于什麼境地之中,都能把握住讓敵人失敗的機會。
人處在紛紛擾擾的江湖之中,如果想要做到收放自如,安穩一生,就得有一定的「謀略」和做人的方向。
一個人,要是他過分盲目去做事,過分失智去做人,那麼這個人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成為別人砧板上的魚肉而已。
與其成為待宰的魚肉,不如事先就做好一定的準備,我們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平穩地走向遠方。
曾有一位作家寫道,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你不吃掉別人,別人就會吃掉你,這是自然的規則。
也許沒有什麼經歷的人會認為,這個社會哪有那麼殘酷呢?可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人沒有去體驗過社會而已。
當人在社會被打磨過一番之後,人慢慢地就會有所感覺,原來被人欺負,被人看不起,那簡直是社會的常態。
如果你被人看不起,或者被人欺負了,其實不要過分退讓,而是要懂得這樣反擊。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在與人相鬥的時候,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然後再探究別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和底細,那麼勝利的天平將會倒向你這一邊。
其實,很多人都會感覺到疑惑,這又不是戰爭,怎麼我們要有這樣的做法呢?
要知道,不論是職場中的爭鬥,還是商海中的比拼,其慘烈的程度都是跟戰爭相當的。我們將這一切爭鬥,稱之為沒有硝煙的戰爭。
而我們身為其中的一員,要是連自己是什麼人,有著怎樣的本事和實力都不知道,那我們就離被人踢出局不遠了。
那些在職場中被人針對,被人排擠的人,他們看似是不合群而已,實際上他們卻是爭鬥的失敗者。
我們不想跟別人過分爭鬥,可當別人咄咄逼人的時候,我們卻要適當去反擊。而反擊之前,則要做好知己知彼的準備。
《孫子兵法》有言:「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
整個戰局就像是人體一樣,只要人體的某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那麼人的整個身體都會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
就像是我們下象棋,我們的關鍵就是要阻礙對方棋子的隨意縱橫,而是要進行包圍式的殲滅。如此,才能夠以個體影響到整體。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那些欺負我們的強敵時,我們就得抓住他們的弱點,然後進行全力一擊,讓他們立刻落于下風。
古希臘的戰神阿喀琉斯他全身都如同鋼鐵一般,刀槍不入,沒有人能拿他有辦法。可是,他唯一的缺點就是腳踵。
于是乎,只要用箭矢射穿他的腳踵,他便立馬死去了。
所以說,針對別人的弱點進行有效打擊,這便是「阿喀琉斯之踵」策略。
《孫子兵法》有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只要人處在爭斗場上,那麼人唯一的目標,就是為了取勝。而你用謀略,就得奇正相結合。
何為「奇」?那就是出人意料的策略。人要是不懂得用奇謀,那這個人就很難取得爭鬥的主動權。
何為「正」?那就很好理解了,便是正面的比拼。
就像是兩軍對壘一般,靠面對面的比拼而決勝負。
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明白,這世上的所有對手,他們都不會呆呆地站在原地讓我們去打。如此,奇正相結合的爭斗方法則是最好的。
對手強大,我們就不跟他「正面衝突」,而是選擇「出奇制勝」。對手較弱,我們便以「正面進攻」為主,奇謀為輔。
這兩種謀略的相輔相成,就能讓人把握住局勢的主動權。
《孫子兵法》有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亂而取之,實而備之,怒而撓之。」
當你有足夠實力跟他決一勝負的時候,你卻要表現出弱小的樣子;
當你想要對付他的時候,你卻要裝成不想對付他,要跟他交好的模樣;
只有做到這兩點,我們才能夠在對方混亂的時候取代他,在他實力強大的防備他,在他憤怒的時候讓他失去理智。
所謂的「虛實結合」,不是說你沒本事卻要裝成有本事的模樣,引起別人的針對。而是說你要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採取「明弱暗強」的辦法。
我們民間所言的「扮豬吃老虎」就是這個道理。
兩隻老虎在爭鬥,而當中有一隻老虎特別聰明,懂得裝成「豬」的模樣,然後去迷惑對方。
當對方放鬆警惕的時候,你就能夠發起雷霆一擊,讓對方沒有反擊的餘地。如此,你就是局面的把控者。
虛實結合,這是人與人之間爭鬥的必然做法。不管對方怎麼欺辱你,先讓他囂張到失去理智,那麼他就離失敗不遠了。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