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每年都貢獻大量的芯片訂單,尤其是7nm、5nm等先進工訂單,不僅是台積電7nm工藝最大的客戶,增速還比蘋果快。
有華為訂單在,台積電可以說就不會為營收和利潤擔憂。
但美卻多次修改芯片規則,限制高通、台積電等芯片企業出貨,導致華為自研的麒麟9000等芯片暫時無法制造,台積電也失去了華為訂單。
劉德音卻公開稱,失去華為訂單不會給台積電的營收帶來影響,空出來的產能,將會有其它廠商的訂單替代,建設非美技術的芯片生產線,不是目前考慮的方向。
不能自由出貨成為台積電的分水嶺,從2022年后半年開始,台積電先進工藝產能就開始過剩。
進入2023年后,台積電營收就開始連續下滑,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了3.
5%。
8月底,華為Mate60Pro突然開售,并且搭載了自研的麒麟9000s芯片,彭博社等多方證實,麒麟9000s芯片就是在國內生產制造的,并且是用國產設備。
呂延杰稱ASML等向國內出貨光刻機都有遠程監控功能,生產制造了什麼芯片,美等都可以查到,但麒麟9000s芯片卻沒有更多信息。
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超線程技術,接近或達到了7nm水準,華為將其用在了華為Mate60Pro+、華為Mate X5、華為Mate60RS非凡大師版等機型上。
僅華為Mate60Pro的銷量,預測數據顯示將會超過2000萬台,這意味著國內能夠保證麒麟9000s的產能。
隨后鴻鵠900芯片也發布了,相比同行旗艦芯片,鴻鵠900芯片的CPU、NPU等性能,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徐直軍更是公開表示,華為芯片自給率達到了70%,并呼吁國內廠商更多地采用國產芯片等,加速國內芯片產業鏈全面突破。
華為傳來這些新消息后,就有外媒稱台積電大勢已去,并給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台積電營收已經在下滑,美芯企紛紛削減芯片訂單,尤其是AMD,削減了大量7nm等芯片,導致7nm產能嚴重過剩,英特爾、高通等還推遲了3nm芯片訂單。
再加上,國內廠商持續減少進口芯片,這也直接影響了台積電。
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國內就減少進口芯片約600億顆;台積電還削減了8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并砍掉了部分EUV光刻機訂單。
ASML等表示光刻機新增訂單下滑了40%,這意味著台積電已經出現了訂單不足、產能過剩的情況。
其次,麒麟9000s芯片被證實在國內生產,并且采用國產設備,這意味著國內已經有能力生產制造先進工藝的芯片了。
中芯國際早就完成了7nm研發任務,還小規模試產了N+1工藝的芯片,在已經量產的芯片中,中芯國際敢于同國際大廠相比較。
關鍵是,中芯國際已經宣布,晶圓擴產工作基本完成,預計將月產各類芯片1億到1.4億顆。
再加上,華為徐直軍呼吁更多地采用國產芯片,將會有更多芯片在國內生產制造。
最后,張忠謀已經變臉,支持美對中發動芯片戰,這意味著國內芯片廠商已經給台積電帶來了威脅。
台積電不僅拒絕了美芯補助方案,還堅持擴大南京工廠,加速向國內出貨7nm AI芯片等產品,并派魏哲家等拜訪國內客戶,這明顯是想獲得更多訂單。
所以才說台積電大勢已去,認同的請點贊,歡迎留言探討分享。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