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際關系,這三個心理學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2023/09/25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

一段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建立自身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從而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想要快速且長久地建立一段人際關系,并不是一件易事,這三個心理學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01

變色龍效應——

讓你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1999年,美國心理學家坦亞·沙特朗和約翰巴夫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招募了78名志愿者參與實驗。內容很簡單,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每一位志愿者都要單獨和實驗人員「交朋友」。

第一輪實驗,要求兩個人面對面坐著看雜志,無語言交流。

實驗人員這時需要「瘋狂」地摸臉、抖腿,做出一些小動作。

不出意外,絕大多數的志愿者會無意識地跟隨實驗人員,重復這些小動作。

第二輪實驗,需要志愿者和實驗人員一對一進行交流。

在交流的15分鐘內,有一半的實驗人員需要去完成任務:他們要刻意去模仿志愿者說話的語氣、神態和動作。

實驗結束后,他們會發給志愿者一張問卷調查,考察他們對對方的喜歡程度。

神奇的是,那些刻意模仿對方動作的實驗人員,獲得的喜愛分數均分為6.7分,而未刻意模仿的實驗人員得分均分僅有5.9分。

這就是著名的「變色龍效應」:是指當人們與人交流時,會無意識地去模仿對方。

而這種模仿,會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感。

在交流時,捕捉到對方身上和自己的微妙聯系,就會增強彼此互動的流暢性,找到一種自我認同感。

比如,當兩個人會說同樣一句口頭禪、有一樣的動作習慣時,就會認為彼此有一種特別的默契。

我們常對與自己相似、有共同特點的人吐露心聲,這種現象被稱為「相似性吸引」。

有了共鳴和吸引后,你們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所以,當你想拉近與對方的距離時,試著去模仿對方的一些小動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2

出丑效應——

讓你快速獲得對方的好感

余華比之前更火了。

他的火不是因為出了新書,也不是因為拿了文學大獎,是因為這位高高在上、文字凜冽的文學大師,「出丑」了。

在采訪中,余華頻頻爆料自己的「丑事」。

「小時候我干了太多壞事,有時候我父親要懲罰我,我就說我肚子疼。有一次他就問我,肚子哪兒疼?反正他捏到哪兒我就說哪兒疼。

他就要帶我去做手術。上了手術台以后,我才知道,這個玩笑開大了。我告訴他們我現在不疼了能不能讓我下來,他們已經把我手腳綁住了。

然后就這樣,我的闌尾被割掉了。」

原來在人們心里,那個被賦予「思想導師」的人,也曾是一個「熊孩子」。

還有一次,余華談起自己的大學聯考:「大學聯考分數下來的那一天,我們的老師叫住我們,聲音有些激動,他說大學聯考分數下來了。于是我們也不由得激動起來。然后我們的老師說:你們都落榜了。」

原來拿過國際文學獎的知識分子,竟曾大學聯考落榜。

原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人們戲稱他為「文學界的在逃喜劇人」,關注量一下漲了上去。

或許余華的作品仁者見仁,但是讀者們似乎都很喜歡余華這個人。因為他這個人,足夠接地氣。

而這種現象,是心理學當中的「仰巴腳效應」,又稱「出丑效應」

一個過于完美的人更容易和人產生距離感,讓人難以親近;而在相處過程中,能夠大方展示自我,就算是犯了一些小錯,也反而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真誠。

俄羅斯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是啊,有缺點,才更真實。

在與人相處時,不用要求自己事事盡善盡美,不怕「出丑」,才能更加「討喜」。


03

狄德羅效應——

讓一段關系更長久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一個有求必應的老好人。

剛進公司的時候,跟著一個資歷更深的同事干活。

「幫我打印文件。」「好。」

「幫我做下資料。」「好。」

為了能更快地和這位同事打好關系,她幾乎「有求必應」。

可是,她并沒有按照計劃和同事成為好友。

同事的要求逐漸變得又多又越界。

「幫我帶份早飯。」

「把我捎回家吧。」

「幫我代購一些東西吧。」

朋友發現,越快滿足對方,越是無法建立一段良好的關系。

于是朋友開始轉變了相處模式。

「坐我的車嗎?要等我把文件做完。」

「早上去接你上班?不好意思啊,需要繞路,不方便。」

……

而同事的態度也有了驚人的變化,從理所應當地接受她的付出,到後來開始感謝她的幫忙。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狄德羅效應」愈得愈不足

同事從我朋友身上得到的越多,就越不滿足,就越要索取,一旦索取失敗,便會產生心理落差,心生不滿,最后導致雙方關系破裂。

付出得越多,越是膨脹了對方的欲望。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延遲滿足可以讓人更加珍惜和感激所擁有的一切。」

誠然。

想要建立一段長久的社交關系,不能輕易地滿足和付出,學會延遲滿足和適當拒絕,才能讓你的付出不會顯得廉價,對方才更懂珍惜。


04

有人說:「友誼是對于自己的一種自由的幸福的許愿,把天然的同情行為永遠不變的和洽,超出情欲、利害、競爭和偶然之上。」

人作為群居動物,終究離不開要與他人打交道,然而每一段關系的建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了解變色龍效應,能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利用出丑效應,能讓對方快速卸下防備;

懂得狄德羅效應,能讓對方更加珍惜你們之間的情誼。

這三個心理學知識,能夠助你在社交環節中更加游刃有余。

愿你能找到屬于自己最舒服的交友方式,并在這段關系中,完全松弛。

作者簡介:期薈,一個在混沌路上篤定前行的人。

日本超狂學生用「盧恩語」寫作業,掀起在校學生「試探」老師的風潮,還有人用《數碼寶貝》語言!
2023/07/03
日本00后「黑道千金」又美又颯火爆全網!全家高顏值亮相吸粉百萬,網友:缺女婿嗎?
2023/07/03
日本「逆天爸爸」火了!開店每年狂賺1.3億,44歲年齡20歲的臉,一家七口宛如「同齡」
2023/07/03
平成30年拍廣告最多的20位日本人,她是唯一超越木村拓哉的人!
2023/07/01
新垣結衣、石原里美都輸了......五次霸榜「日本最理想女友」的她,從鄉下「假小子」逆襲成日劇收視女王
2023/07/01
49歲蒙嘉慧在日本神社游玩,穿著樸素喝咖啡,鄭伊健負責拍照
2023/07/01
46歲林志玲真敢穿!貼身破洞褲秀筷子腿,皮膚緊致似少女,網:日本老公真幸福
2023/07/01
戴笠對日本女間諜有多狠?騎木驢算什麼,圖5讓人無法接受
2023/07/01
林志玲現身餐廳,臉頰緋紅疑喝醉,生產完后首次公開露面,網友:言談舉止都有點日本范兒
2023/07/01
72歲歌后罕露面變化大,無兒女獨居日本,曾唱《正大綜藝》主題曲
2023/07/01
歐陽娜娜穿JK裙秀腿型,雙腿沒合攏被熱議,網友:像日本女孩
2023/07/01
看完日本的這些「先進」設計,我不得不佩服:不愧是「裝潢界的榜樣」!
2023/07/01
45歲日本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堅持一個人獨居,把家裡收拾的非常乾淨整潔,令人羡慕
2023/07/01
日本夫妻有遠見,客廳不買沙發不要茶幾,百平米內的家,這樣斷舍離的佈置,太機智
2023/07/01
50個人性的國外設計,日本衛生間設計得太貼心,再也不怕丟東西
2023/07/01
他是日本影帝中的90后,長得不帥穿衣奇怪, 卻在28歲抱得美人歸...
2023/07/01
為什麼日本主婦過了50歲也不見老?這5個小習慣,學會了優雅年輕
2023/07/01
有種「整容」叫嫁入日本一年後!黑澤還是熟悉模樣,林志玲卻已判若兩人:差太多
2023/07/01
千年一遇「台灣圍棋女神」征服全日本!專注對戰「一抬頭洋娃娃般美貌」秒登熱搜:仙女下凡!選手心臟要很大顆
2023/07/01
家裡陽臺的功能性太差?學學日本陽臺設計,一地多用,半藏半露,看著就高級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