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幼兒園接孩子,遇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
中班一個小朋友放學了,是跺著腳、撅著屁股出的校門,一出校門,就立馬拉著奶奶的手:「奶奶快跑,我要回去拉便便!」
周圍的人爆笑不已。
其實這個畫面,經常見到,因為這個小男孩從不在學校上廁所,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每次都是熬,熬到放學后,趕緊沖回家上廁所。
但是,也有馬有失蹄之時。
據孩子奶奶說,好幾次忍不住,拉在了褲子里。
還有幾次,憋過火了,好幾天不上廁所,孩子肚子疼,去醫院一看:便秘。
聊到這個「孩子在不在幼兒園上廁所」這個話題,寶媽和奶奶們,都拉開了話匣子。差不多10個家長就有9個說孩子不愿在幼兒園上廁所的。
10個孩子9個不愿在幼兒園上廁所,為什麼?
原因一:孩子愛面子
家長們有時候忽略了:小小的人兒,有時候還是非常要面子的!
幼兒園小朋友的廁所,一般是和教室在一起的,就在教室旁邊的隔間內。小朋友拉個臭臭,也會出現比較多的尷尬。
比如,小班、中班有些孩子還不會擦屁屁,便會喊老師來幫擦。只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那麼有愛心,有時候,老師可能會嫌臭、嫌臟,孩子遭到嫌棄,便不愿意再在幼兒園拉臭臭。
這樣的事情,果媽的侄子就遇到過。
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是不肯在學校上廁所,問過之后才知道,侄子的生活老師讓他回去上廁所,太臭了。家長問老師,老師是根本不承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的。
再比如,孩子上廁所,其他小朋友也會來上廁所,有時候會嫌棄「臭臭」。甚至味道比較大的,在教室都能有點聞到了。
上次開心果回家還說,班上有個小男孩拉臭臭太臭了,被其他小朋友笑話了。
孩子在外人面前,也是要面子的,為了面子不在學校拉臭臭,真的是太正常了。
原因二:孩子顧著玩
說實在的,這是開心果以前不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孩子在學校一天的時間內,被安排得滿滿的:出操、做游戲、畫畫、上課、吃飯睡覺等等。靜息的時間,還不允許說話。
開心果自己都說,好幾次在樓下跳操跳著跳著,就想上廁所,但是跳操完就能去游戲室玩,她舍不得浪費這個時間去上廁所。
孩子愛玩是天性,為了玩,不去上廁所,還是比較常見的。
原因三:孩子害怕廁所
家庭的廁所,一般都是抽水馬桶。
但是幼兒園的廁所,大多數是「蹲坑」,后面會有一個大大的洞,然后沖水的聲音還會比較大。
對于沒有接觸的小朋友、原本膽子就不大的孩子而言,就容易害怕,從而不愿意在幼兒園上廁所。
開心果也曾說過:媽媽,我會不會掉進去,然后把我沖走?
原因四:孩子不敢和老師溝通表達
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拉完臭臭之后沒辦法擦干凈,勢必要喊老師。但是,孩子不敢喊。于是,寧愿憋著,也不想在幼兒園上廁所。
這4個原因,是絕大多數孩子不愿意在幼兒園上廁所的主要原因,問老師,老師不會說原因,家長得靠自己去判斷,你家是第幾個原因呢?
關鍵因素在于一點:讓孩子直面「恐懼」。
其實這些原因,都可以歸屬于一個詞「恐懼」。
因為恐懼,孩子害怕在老師、同學面前出丑;
因為恐懼,孩子害怕玩不到想要玩的游戲;
因為恐懼,孩子害怕深不見底的廁所黑洞……
2-5歲的孩子,具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推理能力,這會成為恐懼的來源;
剛離開父母的孩子,面對幼兒園,遲遲未能融入、適應,這也是恐懼的因素;
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是恐懼的根源……
總的來說,想要讓孩子直面「恐懼」,那就讓孩子「正視」幼兒園,去重新真正適應、融入幼兒園,像家一樣自在,敢于和老師表達。
「拉臭臭」只是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其中一個表現,是家長能夠直接看得到的表現,在這背后,還有很多家長「看不到」的表現。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